【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网讯】近几年来考研人数一直在增加,对于当前的考研形式,是研究生质量提高了所导致的吗?具体往下看。
一、我国研究生培养现状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务院学位办曾经专门做过一个关于研究生质量的调查报告,调查发现,现在培养的研究生当中,最优秀的那一批人比10年、20年前还要优秀,但是最差的那部分比以前的要差得多。”总体来说,我国培养的研究生,书本知识较丰富,应试能力较强,而在创新性、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则表现较差。
二、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优质生源不足从目前来看,我国研究生优质生源不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考研只是为了便于就业,对于学术研究并不感兴趣,甚至没有认真对待。在有限的优质生源中,有一部分可能会选择出国深造,造成国内人才流失。而部分高校为了指标和排名,盲目扩招,降低入学门槛,造成研究生质量参差不齐。
(二)培养方式本科化2019年已经有290万学生在考研,而高校也在不断地扩招,在导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当前有的高校研究生教育仍然沿用本科期间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创新、思考的能力未见进步。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也并不多,并不能因材施教。
(三)质量机制不健全
我国研究生培养,从招生、培养、毕业等各个环节,都缺少严格的质量把控机制,也未形成严谨的学术风气。今年还新曝出一例华南理工大学几个导师招生时篡改学生成绩的案例,令人唏嘘不已。翟天临申请北京大学博士后,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大学都没有检查出他论文造假的问题。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有很多研究生为了达到要求的指标,顺利毕业,所写的论文质量也并不高。而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评审上,有很多学校也只是走走过场,不会认真评估内容。
三、研究生培养建议
首先,笔者建议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加大导师遴选力度。每位导师都必须有足够的精力、时间、研究项目,要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负责。在授课方面,要加强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提高授课质量,教学内容要有专业性和前沿性,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同时,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当自行组织阶段性的考核评估,促进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对研究生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建立起有效的评估机制。笔者觉得各个高校应当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要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要立足现在、着眼长远,注重对有优秀潜质的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让研究生更有“质量”,而不会“贬值”。
文章来源: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