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在职研究生网讯】秋高气肃,叠翠流金。在这朗朗金秋之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迎来了734名朝气蓬勃的优秀青年学子。北雁南飞,但他们从四面八方翩然而至;秋风习习,但他们带来春阳般蓬勃生机。他们怀揣着对人大法学的向往,满载着亲友师长的祝福,来到这个全国一流的人大法学院,于此地相遇,于明法徜徉,共良师益友,踏青春飞扬。
2018年9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世纪馆隆重举行。法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所有在校老师和734名新生、部分家长代表出席了新生典礼,共同见证这庄严而肃穆的时刻。本次新生开学典礼由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林嘉教授主持。
下午14时,世纪馆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法学院宣传片,该视频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人大法学院的教学模式、育人成果,也让全体新生们对人大法学院有了一个较为立体的感知。在法学院领导、老师步入会场落座后,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林嘉教授宣布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典礼伊始,全体人员起立并奏唱国歌。在庄严肃穆、铿锵有力的旋律中,拉开了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的序幕。
首先,由法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王轶教授为大家介绍学院教师及行政教辅团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作为新中国一流的法学高等院校,汇聚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学识渊博的法学家,正是这支一流的教职工团队,铸造了人大一流的法学院。在整个介绍环节中,王轶院长用精悍、幽默的语言展现了每一位老师的独特风采,现场气氛轻快而热烈,掌声不断。也让全体新生对法学院的师资团队有了深刻而清晰的印象。
下一个环节是播放师生、校友寄语视频。通过视频,人大法律系第一任系主任朱世英老师、我校荣誉一级教授高铭暄老师的拳拳之心和殷切期望令人动容。我院杰出校友宋鱼水校友、刘黎校友对刚入学的2018级新生表达了祝福和期望。在牛津大学访学的郭禾教授,以及正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乔治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挪威卑尔根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海外名校学习或交流交换的师兄师姐们,也通过视频表达了对2018级师弟师妹们的祝福和鼓励。
2018级本科新生孙艺丹代表全体新生发言。她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描绘了对法学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从今日起,怀抱着对法律的真诚追求,肩负起法律人的使命和责任,以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以专注、笃志的求索精神,努力学习,争取成长为优秀的人大法律人,成长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新中国的法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人大之歌所唱:浩荡弦歌,我们阔步奋进在时代。祝愿全体新生昂首阔步,奋勇向前,学有所成。
2017级法学硕士孙瑞霖代表全体在校生发言。孙瑞霖同学向全体法学院新生分享了三个“真”字的思考和感悟。第一个“真”是追寻真知,在人大法学院这方求知天地的探索中,懂得了真理越辩越明,真知值得我们穷其一生孜孜不倦地去追求。第二个“真”是发现真我,人大法学院为大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选择,在这里,你会面临诸多“诱惑”,诱惑着你迈出一步再一步,激发内在潜能,看清自己真正想成为的模样。第三个“真”是坚持真理,这或许是三个“真”字中最难善始善终的,但是当迷茫时、胆怯时,别忘了还有与子同袍的法学同门,别忘了还有讲台上伟岸的先生们。最后,孙瑞霖同学祝福全体新生能在人大收获更多的精彩,更深刻的感悟。 法学院教师代表、法理学教研室张龑教授代表全体教师发言。张龑教授以“我们这个时代的慢”为主题,为全体新生作了内容精彩、视角独到的发言。张龑教授提出,“慢”成为关键词主要有三个理由,第一,在急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下,比快已经没有可能性。第二,法律正义从不缺席, 但仍需耐心等待。第三,未来是一定要来的,只不过我们无法看清它。如果我们看不清楚,我们首先需要的是淡定沉着,而不是冲向歧途,一路狂奔。同时,张龑教授也指出,“慢”并不等于懒惰、懈怠,不等于效率低下,而是需要以匠人精神耐心雕琢。最后,张龑教授以几行优美而蕴意深远的长短句结束,“哪怕智能革命惊涛拍岸,人大永远是你闲庭信步的家园”。
下一个环节是新生向教师代表献花。今年是人大法学院成立的第68年。六十八载光辉岁月,离不开法学院每一位教师的付出奉献。在上一学年中,人大法学院申报教育部、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两个项目,一个获评北京市特等奖,一个获评北京市二等奖。我院胡锦光教授荣获2018年北京市师德先锋称号,孟雁北教授荣获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度教学标兵,王贵松教授、金美蓉副教授荣获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度教学优秀奖,他们用自己的奉献获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肯定。今年也正值我院史彤彪教授、王振东副教授从教三十周年。新生代表向到场的教师代表献上献花,为老师们献上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祝福。
接下来是法学院院长王轶教授为新生开学典礼致辞。王轶院长首先对734名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王轶院长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定是一个不会让大家感到失望的法学院。这绝不仅仅是因为人大法学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正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有新中国所有法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有一支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梦之队”,参与了国家所有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有九位教授十四次走上共和国的最高讲坛,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法制讲座,有七位“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有十一位“马工程”首席专家,有一百一十四位每一位都可以独当一面的法学家;也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曾经走出了共和国的首席大法官肖扬校友,培养了共和国的首席大检察官张军校友,还有刚才在视频中为母校法学院和各位新同学送上真诚祝福的宋鱼水校友,刘黎校友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两天前,作为中国知识产权教育的先行者,2013年以来历次中美知识产权合作对话的共同主席,我们的刘春田老师获得了美国商会颁发的知识产权教育杰出成就奖,这是美国商会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在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投下的赞成票。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这个奖项更显其光彩和份量。这更是因为,人大法学院一刻都没有松懈过,一直都还在努力着。无论寒暑,人大法学院的先生们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著述、育人,身体力行,为我们制定了标准、打造了标杆。王轶院长勉励大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提高境界。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知识、有见识、有境界的人,人大法学院的先生们会与大家同在,共同努力,一同度过充实愉快的未来岁月。
典礼最后,由2018级法律硕士新生杨佳茜、法学硕士新生陈彦锟带领全体新生庄严宣誓:我将继承和发扬人大法律人的优良传统,高扬人文情怀,捍卫人的尊严,不懈追求真理,弘扬求实学风,崇尚法治精神,秉持正义理念,倾情奉献社会,服务祖国人民。明德、博学、求是、笃行,做理性、宽容、自信、开放的优秀人大法律人,为法治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奋斗终生!
在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中,法学院2018级新生典礼落下帷幕,但是全体新生在人大法学院学习探索之路正式起航,思者无域,行者无疆。今日,734名新生将冠以人大法律人之名,将无愧于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无愧于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将秉持理想与信念,为未来中国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