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院:历史学院
所属专业:世界史
学习费用:2.7万
学 制:1.5年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2005年9月,下设历史系、清史研究所;2013年10月,又增设考古文博系。陈桦教授和孙家洲教授曾先后担任学院院长。现任院长为黄兴涛教授。
人民大学的历史学科,其前身为1948年建立的华北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至20世纪50年代人民大学初建之时,历史学亦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最早开办了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研究生班。1956年,历史系正式建立。“文革”期间,人民大学一度停办。1978年复校,历史系重建,清史研究所也获得教育部批准,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为1972年成立的“清史研究小组”)。
在过去近70年的历程中,已故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何干之、尚钺、郭影秋、彭明、郑昌淦、李文海、王思治等先生,以及一批已离退休的造诣高深的前辈学者先后在此耕耘,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历史学院共有专任教师80人,包括教授29人,副教授26人,讲师25人。其中,既有像戴逸先生、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先生那样杰出的史学大家,更有一批年富力强、思想活跃并在学界很有影响的中青年学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辛勤探索、努力追寻,为本学科赢得了声誉。
一、学院专业优势及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1995年历史系被教育部确认为历史学本科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0年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得以建立。
★师资强劲。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目前拥有戴逸、孙家洲、包伟民、魏坚、黄兴涛、刘后滨、杨念群、夏明方、孟广林、韩树峰等一批知名学者。课程研修班师资力量全国排名第一。
★学科齐全。学院下设历史系、清史所、考古文博系,同时拥有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三大一级学科点,中国史八个二级学科建制完备,世界史学科设有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教研室,考古文博系设有先秦考古、汉唐考古、宋元考古和文博科技四个教研室;三个一级学科都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特色鲜明。秦汉、唐宋、明清、民国史研究力量雄厚,闻名学界;世界史侧重政治史、宗教史等,正广延海内外人才,大力发展,有日新月异之势。考古学科侧重北方民族考古,朝气蓬勃,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在中国考古学界异军突起。
二、研究领域及课程设置
根据学校和我院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中国古代史开设课程如下:
研究方向领域 | |||
希腊史、罗马史、中世纪史、基督教史、美国史、英国史、法国史、欧洲史、印度史等 | |||
题库 | 课程名称 | 类别 | 学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公共课 | 2 | |
西方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方法课 | 3 | |
世界中古史研究 | 学科基础课 | 3 | |
世界近代史研究 | 学科基础课 | 2 | |
非题库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公共课 | 1 |
专业外语 | 公共课 | 3 | |
人类学方法论 | 方法课 | 3 | |
世界史学前沿 | 学科基础课 | 3 | |
欧洲封建政治史研究 | 学科基础课 | 3 | |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 专业课 | 3 | |
世界现代史研究 | 学科基础课 | 2 | |
古希腊史专题研究 | 专业课 | 3 | |
印度历史文献研读 | 专业课 | 3 | |
19世纪的欧洲 | 专业课 | 2 | |
英国社会史研究 | 专业课 | 3 | |
美国政治史研究 | 选修课 | 2 | |
欧盟史研究 | 选修课 | 2 | |
欧洲文艺复兴史研究 | 选修课 | 2 | |
名师讲座 | 清史讲座 | 讲座课程 | |
明史讲座 | 讲座课程 | ||
历史考古讲座 | 讲座课程 |
*我院每学期安排3门名师讲座,讲座内容更新较快,请同学以实际课表为准。
三、名师简介
名师 | 职称(行政兼职) | 研究方向或领域 |
孟广林 | 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常务理事与副秘书长。 | 主要从事西方封建政治史、思想文化史与中西历史的比较研究,先后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史学月刊》等重要刊物以及其他一些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等近80篇。此外,还独著学术专著4部,与人合著学术专著3部,独著教材2部,与人合著教材一 部,主编学术论文集一部,作为主要校者参与译著一部。 |
徐浩 | 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长期从事西欧中世纪史、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史、中西历史比较研究、西方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农民经济的历史变迁——中英乡村社会区域发展比较》等论著。 |
徐海云 | 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一直致力于世界现当代史,特别是冷战史与北约史研究,已出版《北约简史》、《锻造冷战联盟-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研究,1945-1955》等。 |
王皖强 | 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为西方思想文化史等,科研成果有《国家与市场:撒切尔主义研究》、《保守主义的含义》、《现代英国大众文化》等。 |
徐晓旭 | 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有古希腊史、罗马史,已出版《腓利二世:霸权与泛希腊主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成果。 |
四、教学办法
根据疫情情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上课安排: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除外),上课时间上午9点—下午16:30点(午休时间约为1.5小时)。
五、学习期限
1.5年。
六、报名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能坚持在职学习者;
2.受教育背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者。
☆大专学历,旨在提高本人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若确实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经学院审核认可也可参加在职课程培训班的学习。
七、报名流程和联系方式
1.提交入学申请,学术能力、工作表现、获奖情况等支撑性材料,待学院审核。
2.审核通过,填写《历史学院在职课程培训班入学登记表》。
3.提交本人最后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身份证三个证书复印件。
4.提交2张1寸白底彩色证件照。
八、收费标准
通过中国人民大学校园统一支付平台注册、缴纳。
九、证书
1、学员完成课程设置中所规定的课程并考核合格者即可结业。
2、结业学员获中国人民大学在职课程培训班结业证书。
3、交付学校审核的证书证件必须真实有效,若因本人提供的证书证件不真实造成后果,一切责任由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