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在职研究生,目前为止是很多企业员工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渠道。而在职研究生择校方面,有很多都更加倾向于报考人大在职研究生。为此,有考生想要报考人大文学在职研究生,由此询问到,人大文学在职研究生学什么?
根据人大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提供的最新信息,人大文学在职研究生所学专业如下所示,课程主体可分为公共课、方法课、学科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和选修课。当然,这些课程也并非都要上完,具体的课程安排,听从教学老师的安排。
公共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理论修养,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本课程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 | |
语言基础 | Foreign Language | |
方法课 | 中国传统经典诠释 | 作为哲学理论的经典解释学,中国传统经典解释的方法,立足于经典解释建立哲学家思想体系的中国传统经学的特点,建立中国经典解释学的可能性问题。 |
文献学研究法 | 课程每节课选择一两个学界存在争议的文献学问题,对前人的相关讨论进行评述,分析其得失,借此学习文献学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 | |
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 | 本课结合学生各自的研究领域,主要就如何发现学术问题、如何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如何应对写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以及如何选择和遵守必要的论文索引、注释和书目规范等进行引导和训练。 | |
学科基础课 | 经学研究专题 | 对四书、五经的专题性研究,尤侧重《周易》、《尚书》、《左传》、《礼记》等经典,并介绍经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意义等。 |
史学研究专题 | 国史从经学附庸到“六经皆史”: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史料与史学:传世史料与新史料。史料考辨基本方法。近代新史学内容与特点。国史立场研究。 | |
集部研究专题 | 选择中国文学史中某重要流派或专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和研究,揭示古代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
古文字研究 | 本课程介绍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演变,讨论考释古文字的原则、方法和步骤,选读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古文字材料。 | |
专业课 | 古代文学家研究 | 选择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进行个案研究,并放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大背景下审视其创作特色和历史意义。 |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 本课程是在文学史学习以及部分专书研读的基础上,针对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问题进行相对深入的探讨。大致可包括以下的内容:上古神话传说的原型及演进、先秦文学与音乐的关系、先秦至两汉文学思想的发展、先秦两汉文学的地域特征等等。本课程的讲述一方面将主要依据传世文献,另一方面更结合新出土的文献与文物,希望通过这两方面的资料能对先秦两汉文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 |
魏晋南北朝诗史研究 |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文人诗学肇兴,新体式与新题材被积极尝试与推进。本课程主要围绕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发展,设置乐府诗专题、五言诗专题、玄言诗专题、山水诗专题等。从而,对这一时期重要的诗歌文体、诗学思想、诗坛风尚有更全面深入的把握。 | |
唐诗分体研究 | 本课程从“分体”的角度出发,探究诗歌体式对内容、风格乃至作者的影响。 | |
宋词研究 | 本课程将围绕宋词这种文学体裁,对宋代词人的创作、宋词的社会背景以及宋词的历史学、文艺学内涵等问题作深入地探索与讨论。 | |
中国古代文艺学 | 本课程以中国古代代表性的文艺理论为中心,对中国古代文学原理、文学审美特征以及文艺理论发展的内在理路与背景诸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 |
选修课 | 元明清戏曲研究 | 课程以文献为基础,讲述中国戏曲发展的概况,探讨戏曲案头和场上的关系,考察名剧和名伶。视情况,灵活安排。 |
清代诗词研究 | 该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对清代诗词的发展流变、艺术特征、文学成就、接受与创新、相关评点以及清代诗词理论有一总体把握。在了解清代诗词历史脉络与成就的基础上,精读部分作品,结合格律与当时及今人的评点与研究,掌握古典诗词文本精读的能力。 | |
古代女性文学专题 | 本课程立足古代女性作家作品,梳理女性文学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发展, 兼及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妇女观之演变。 |
另外,人大文学在职研究生每月有一到两个周末上课,上课方式是线上+线下的形式。原则是以线下为主,但根据具体的疫情走向排课。
最后,对于报考人大文学在职研究生,如是到其他问题需要了解,可咨询在线老师。
详情咨询:010-62563402